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蛋壳虽不属于被消化的营养成分,但是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在养鸡生产中,鸡蛋破损是由来已久的问题,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蛋壳的质量对增加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1、饲养管理因素管理混乱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有章不循,管理混乱,经常更换饲养人员,造成饲养人员责任心差,断水、断料频繁,光照时间时长时短,突然更换饲料配方或营养成分不全,比例失调等,均可造成鸡群产蛋忽高忽低,鸡蛋品质下降。体内脂肪沉积过多 后备鸡成熟过快,产蛋后期鸡因营养过剩体况过肥,使体内脂肪沉积。沉积在蛋壳腺内的脂肪使钙分泌机能发生障碍,容易产薄壳蛋及软皮蛋,影响蛋壳质量。
2、用药不当 产蛋期慎重使用预防和治疗性药物,尤其是磺胺类、呋喃类和抗球虫类药物。这是因为磺胺类药物能使体内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导致蛋壳变薄、变软。另外,使用金霉素、氨茶碱、氯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药物,除剂量过大能引起中毒外,即使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影响蛋壳形成,影响蛋壳质量。在非用不可时,可选用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小的药物,如杆菌肽锌。
3、疾病因素影响蛋壳质量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殖道感染 鸡的生殖道有一些传染性病菌,它在感染输卵管时会使鸡蛋内部品质降低并影响蛋壳品质,感染蛋壳腺时可影响蛋壳质量。卵巢炎 主要影响蛋壳的重量及厚度。非典型新城疫ND 主要造成产蛋下降10-40%,红壳蛋颜色辩白,破壳、软皮、沙壳蛋增多。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群发生IB时,通常产蛋减少25-50%,并造成蛋壳畸形。主要原因是IB病毒使鸡蛋壳腺细胞变性,固有层腺体呈局限性增生,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导致子宫部蛋壳形成受阻,钙质沉积不均,出现沙壳、薄壳蛋。减蛋综合症 鸡感染EDS-76腺病毒后7-14天,产蛋下降10-40%,主要症状是软壳蛋蛋、无壳蛋。主要原因是该病毒在输卵管狭部蛋壳分部大量繁殖,此处pH值由6.5降到6.0,导致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粘膜分泌紊乱,酸度增加溶解了大量钙质,使蛋壳形成受阻。鸡蠕虫病 鸡群感染本病后,产蛋下降20-25%,蛋壳及蛋内品质出现问题,破损加大。此外,白冠病、食盐中毒、黄曲霉素中毒, 维生素D3缺乏症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壳变薄,破损率增加。营养性因素钙、磷 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钙是构成蛋壳的主要成分,蛋壳中的CaCO3含量达93%,磷与蛋壳的弹性与韧性有密切关系。每只鸡每产一个蛋需钙3.0-4.4g,相当于饲料中含钙3.2-3.5%。母鸡体内贮存的钙只能满足产3-5个蛋的钙需要量。因而饲料中必须补钙。蛋壳中含磷很少(每个蛋壳中含磷70mg),但是鸡对磷的需要十分敏感,通常每只产蛋鸡每天需要摄入有效磷400mg左右。日粮中有效磷不足或过多(超过0.45%)均会造成蛋壳质量不佳。钙、磷的代谢密切相关,二者需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磷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钙吸收障碍。维生素D、维生素C 维生素D直接参与钙磷代谢,促进蛋壳形成。在高密度、饲喂无鱼粉日粮、日粮中磷可利用性不佳的情况下,更应注重补充维生素D,日粮中维生素D含量应不低于2500IU/Kg。维生素C对维生素D的活化起重要作用。
4、矿物元素 据报道,锰有助于蛋壳质量的增强,常用含70%纯品的饲料级硫酸猛,每吨饲料添加33-35g即可。饲料中缺镁,钙利用不良,蛋壳变薄。提高蛋壳质量的对策非营养性措施鸡的品种、年龄、疾病等非营养性因素对蛋壳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有实践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措施。除要保持鸡舍安静,有充足的光照外,还要注意预防疾病,正确使用药物。鸡新城疫、传支、腺病毒感染、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减蛋综合症等都会导致母鸡产畸形蛋、蛋壳厚度下降。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呋喃类药物以及注射疫苗常会导致鸡产软壳蛋、薄壳蛋。青霉素、土霉素等可以提高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各种疫苗在开产前2个月左右接种完毕,产蛋鸡在治疗疾病时,宜用抗生素代替磺胺类药物。营养性措施适当降低高龄蛋鸡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蛋壳品质和蛋壳占总蛋量的比率有显著的影响。对于老龄蛋鸡,蛋重越来越大,而沉积的钙量并为相应增大,结果导致蛋壳变薄。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蛋重略有减少,但可以增加蛋壳厚度,提高蛋壳质量。
5、补充微量元素锌、锰 缺锰可使母鸡产蛋量下降,但可变薄易碎。鸡对锰的利用率较低,因而需要额外的补充锰。要维持较好的蛋壳质量,至少需添加70mg/Kg的锰。锌是蛋壳钙化过程中所需磷酸酐酶的活性成分,缺锌会是磷酸酐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蛋壳的形成。高锰抑制锌的吸收,因此二者须保持平衡。饲料中锌、锰的适宜水平为50mg/Kg和70 mg/Kg,可使蛋壳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6、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C 维生素D对于蛋壳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倡导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中钙磷水平,促进蛋壳中钙的正常沉积。缺维生素D直接影响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能力,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加。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0-2500IU维生素D,或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浓缩鱼肝油”,可取得较高产蛋量及良好的蛋壳质量。但维生素D也不可过多,过量的维生素D会产生全身中毒现象,对蛋壳质量和钙的储存都产生不利影响。一般饲料中维生素D与维生素A的比例保持在10-12:100。维生素C能促进骨骼的矿物质代谢,增加血钙的浓度,有利于蛋壳的形成,在高温下能促进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减少蛋鸡因热应激造成的蛋壳质量下降。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50-100mg/Kg的维生素C,不仅能提高蛋壳质量,还能提高产蛋率。
7、防止镁过量镁也是形成蛋壳的必需成分,饲料中缺镁,血浆中镁与钙的浓度相继减少,结果导致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但是高镁(0.56%)影响鸡的采食量、产蛋量,影响蛋壳质量。实践证明,在基础饲料中补加0.56%、0.88%的镁,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指标都下降,而且蛋的破损率提高,。一般饲料中都不缺镁,天然镁可满足产蛋鸡的需要。在用石灰石作为钙源补钙时,由于石灰石含镁量较高,易造成饲料中镁过量,使蛋鸡的产蛋量急剧下降,沙壳蛋百分比增加。石灰石中镁含量不应超过1.5%。